对于主机厂入局造电池的再思考

作者:华体会怎么样    

  产业,想要亲自下场造电池这一个话题(BYD除外),其实在两年前就已经在业界传开,只是前期长期处在调研阶段。

  而近期发生的如下两件大事件,意味着主机厂下场造电池,不再只是停留在PPT汇报阶段,而是主机厂以独立的子公司名义,将造电池事件推入到实质性实施阶段。

  1.蔚来汽车成立蔚来电池科技(安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亿元,李斌任董事长;

  2.广汽埃安成立因湃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该公司致力于电池自研和自产。

  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历史来看,主机厂与动力电池这个零件的绑定,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初期,也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市场培育期。主机厂直接从电池企业采购电池Pack来装车;

  第二阶段:在新能源行业政策扶持期和电动汽车渗透率提高阶段,主机厂外购电芯,自建模组和Pack车间;

  第三阶段:此阶段其实就是一个正在发生的阶段。主机厂构建自己的电芯研发能力和电池生产制造能力。上述三个阶段不是完全独立和割裂的。

  基于不同主机厂自身条件的差异,基于同一家主机厂不同时期的产品发展策略,基于整个电池产业链材料资源和技术演变大背景下,上述三个阶段存在时间线上的部分重叠。

  即同时开展电池的自研,也存在部分电池Pack是外购的,上述广汽埃安和蔚来就是典型的案例。

  而,国内以蔚来和广汽埃安为代表的主机厂,终究是来到了第三个阶段。关于国内主机厂造电芯的一些核心观点,在较早前的部分文章和行业朋友的交流中,已有所分享。

  上述观点是基于两年前的行业发展大背景。而基于当前正在发生的一些行业重大事件,我们大家可以从更多的视角,来动态地看待主机厂下场造电芯事件。

  11月7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接近60万/吨,而2年前,价格不过5万/吨;

  上述事件,从侧面能够准确的看出,电芯上游材料的成本和正常供应非常有可能掣肘电芯的制造,给电池的生产制造带来隐忧。

  另外,以蔚小理为代表的新能源电动汽车这一波造车热,站在当前时点,资本投资热点也逐渐开始冷却下来。零跑汽车在港股上市后股价表现,就是一个侧面的缩影。

  当新能源汽车发展回到制造业发展的本质,即依旧需要从各种维度来优化制造成本,依旧一定要通过各种技术创新,提升企业毛利,构建自身竞争壁垒。BOM成本的优化,首当其冲。

  在整车的BOM成本中,电池的成本占比在35%,是整车BOM成本中占比最高的零件。同时,下图能够准确的看出,无论是三元还是铁锂,正极材料的成本占比均占了大头。

  因此,主机厂入局电芯的制造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势必会将自己的触角延伸到电芯上游材料端,只有这样才可以从产业链的角度,真正掌控电芯的研发制造,达到减少相关成本,保证供应链安全,提升整车竞争力的目的。

  但回到另一个角度,不是入局了造电芯,就必然能够更好的降低整车成本。毕竟电芯的研发技术需要持续的试错和不断地积累,生产制造端也需要大量资金的注入。总的资金量可以说不亚于一款车诞生所花费的资金。

  因此主机厂的整车销量,自身的现金流,单车毛利水平和融资能力,又决定了是不是能够将电芯的研发和制造延续下去。这是一个循环。

上一篇:电脑摄像头怎样装置运用

下一篇:简约办公潮流 四款小机箱商务PC导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