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DIY发展至今,核心硬件领域几乎年年都会有新产品上线,而人们一直认为“落寞”的机箱市场却也年年不简单,一些个性化机箱产品已经脱离“容器”的原本范畴,它更像一座工艺品一样,摆放在任何地方都能起到点缀的作用。
不,我们今天不聊“奢侈品”,而是以“国产机箱”的范畴而下手,聊聊这些超高的性价比的产品到底和进口货差在哪。
有关机箱的变革,看似一成不变,实则不然;机箱一直在慢慢转变,而我们都讲“活在当下”,机箱的探讨自然也要讲在当下,这个ATX仍然占据主流的时代,我们自然要从ATX的角度进行分析。
硬件的发展让已经相当老旧的ATX结构越来越吃力,很多厂商都对原本的ATX做出了改变来应对硬件的提升,这些提升或多或少都让ATX结构更为适合现在的平台。
机箱在功能上如何提升,我们只可以说每位玩家的要求都不同,不过还是有很多共性的东西。这些功能在有些机箱上已经实现,有些还需要玩家们自己购买一些附件实现。看看近几年的国产机电市场,无论是外观、用料以及架构都有着突破性的提升,那么相同或近似价格为何玩家们仍然选择台系等进口货?
“物极必反”这是事物发展的一条规律,前面已经说到过ATX已经被各种提升,开发出了很多本就没有的功能,有些功能却没多少实际的意义。却无形中增加了成本,拿一个没用的功能去让我们消费者买单,必须得说是很不明智。
其实硬盘架这样的一个东西算是ATX留下来的一个传统。以前我们往往需要几台光驱,因为拿刻录机读盘会导致整个刻录机过早报废。不过近年来,整个领域已经越来越少看见光驱这个设备。有关于光驱位和这些多余硬盘笼,我们是不是应该减少它的个数,一来为了美观,二来也可以为其他功能提供位置。
这些“冗余功能”究竟应不应保留?我想更多的DIY玩家们是持肯定态度的,这些设计无形中增加了产品的成本,而消费者们也不想因为这些无用的设计而去买账。工厂的老模具多久没有更新?各大厂的产品负责人多久没有了解市场?我想类似问题都要解决解决再解决,产品能更完善的同时,一些无用设计的剥离又能够降低产品本身的售价,何乐而不为呢?
“低价高配”,没错。这是国内商人们惯用的伎俩,每个领域都一样。你进口货有0.7mm镀锌钢板,我们也有,殊不知这是加上漆面的厚度,实际板材厚度只有0.5mm;你能支持背部走线,我们也有,但又有多少国货的背部空间练个手指头都捅不进去,线还怎么走?诸如此类的问题比比皆是,“低价高配”的幌子又骗了多少人!
背部走线充分的利用了机箱另一侧的空间,解决了正面走线困难的问题。与下至电源相同,背线方式甚至只需要在特定位置开孔开槽即可,成本不会高太多,但是收益却是很大;可有些国产机箱的设计简直是遭骂。类似的问题有很多,明明开了240mm的孔位却不能兼容相同尺寸的水冷排;都用了全铝的用料却又不是阳极铝,在此就不多说了。
原本这些设计都是要引入国内改进甚至普及的,但最后却被国产厂商给玩坏了,这些优秀的设计都非常的人性化,这一点无需置疑,很多的消费者们也都看中某一点优秀设计从而选择这一款产品,这些优质的设计也理应延续下去,国产厂商“浅尝辄止”的设计理念终究还是让很多DIY玩家们心寒,甚至痛恨。
文章说到了这,我们该那机箱的架构说事儿了,而谈到机箱架构的演变,不得不先从38度机箱开始,为满足当时CPU发热的需求,INTER提出了38度机箱的概念,在当时那环境中CPU的热量最高,这一标准能够说是为CPU量身打造的,所谓38℃机箱就是指可以将CPU散热器上方2cm处温度控制在38℃的机箱。
从当年提出的“倒置38度架构”,再到乌鸦系列机箱的“垂直风道”,直至近几年一直高热的“卧式”以及“ATX-II”架构,新架构给了消费者们更多的选择性,每个内部架构也都有着各自的特点,然而这样的巨变也是根据“散热”二字而衍生,那么同为消费者,我们仍旧是希望国内市场在今后能够出现更多新奇架构的机箱产品,不增添成本的情况下运用到更新潮且实用的技术,或许是DIYer更多所追寻的。
最后一点,我们想说说机箱的附带功能,也就是机箱的一些附件。而说到机箱的附件,往往我们的印象都是一袋各种各样的螺丝。即使是现在,有些国产机箱机箱仍然是这样,附件的缺陷让机箱仿佛成为一个半完全体;提升机箱的附件,会让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
不知消费者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一种情况,很多的国产机箱I/O功能区的配置不仅仅有标配的USB2.0和3.0以及开机、重启和音频接口,还用户标配了风扇调速器、读卡器、灯光调节器等更多的配置。
当然,这样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一旦有这些配置,厂商们就请认证做。风扇调速器线材短路、读卡器烧毁SD卡等情况也频频出现在国内的DIY市场。这类问题在国内产品中比较普遍,当然进口产品也不是没有,不要“好事”变“坏事”,给消费的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或许在不久的未来,机箱则会有成套的解决方案,用户都能够通过购买相应的增值套件来达到一些预想中的功能,我们也可以暂且叫它“智能化”机箱时代;静观时下的DIY市场,有多少国产机箱产品的成本不足售价的50%,又有多少劣质产品扰乱着整个市场,国产将死也不过是这些烂货,欣欣向荣只能留给那些凭良心挣钱的大厂。
时代在发展,机箱也必须与时俱进才能一直贴合于时代。现在机箱看似五花八门,但是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国产机箱产品的本质与几年前没什么提升。中国有全世界最高的钢铁生产量,一个机箱却“做不好”,想想不心酸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