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游戏官网:蔬菜所所长严从生研究员应邀做客安徽广播电视台进行安徽省食用农产品药物残留整治政策宣传
爱游戏下载:
应邀做客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三农之声》节目,进行安徽省食用农场品药物残留整治政策宣传,对我省的芹菜产业情况及绿色种植生产技术作介绍。
主持人: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保障。从2024年5月份以来,省农业农村厅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坚持人民至上,践行责任担当,在“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的基础上,以“小切口”推进大整治,相继组织并且开展了芹菜和黄鳝、牛蛙等重点问题隐患品种集中治理工作。这一期的《安徽三农之声》栏目,邀请省农业农村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的和省农科院的两位专家,进行食用农产品药物残留整治政策专项宣传。
加快农业绿色转型、推进绿色种植、健康养殖,这是芹菜和黄鳝、牛蛙药残治理的治本之策。首先,请省现代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严从生研究员,对我省的芹菜产业情况及绿色种植生产技术作一介绍。
严从生:芹菜是我省常见的蔬菜品种,是重要的“菜篮子”产品,与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芹菜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的沼泽地带,我国栽培芹菜始于汉代,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唐代以前,芹菜主要作为药草使用,其性凉、味甘辛,富有丰富的维生素、膳食纤维、叶酸、钙、磷、钾等营养成分,具有镇静安神、利尿消肿、平肝降压、养血补虚、清热解毒等功效,《神农本草经》《千金方》《本草拾遗》等医学书籍均有记录。后来经过劳动人民不断改良和培育才作食用,并形成了现在的“中国芹菜”。作为近年来备受推崇的保健蔬菜,其美味口感与丰富营养价值深受众多购买的人的喜爱。
根据植物学分类,有伞形科芹属(旱芹体系)和伞形科水芹属(非旱芹体系)。如今常见常吃的芹菜属于旱芹,按栽培学分类一般又分为三种栽培类型,即:西芹、本芹和根芹。
中国芹菜种植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河南、湖北、江苏、安徽、四川、云南、广东、浙江等十个省份,这些地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为芹菜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安徽省的芹菜在16个市均有种植,种植方式包括露地栽培和设施栽培,以设施栽培为主。生产季节性明显,秋冬茬上市周期为当年10月—次年2月,春茬上市周期大多分布在在4-5月份。主要产区集中在蚌埠、六安、淮北、宿州、阜阳、合肥等市,其中蚌埠市淮上区、怀远县是我省芹菜传统的种植区域,生产面积较大。
桐城水芹具有“兰香浓郁、脆嫩爽口、回味甘甜”的品质特色;庐江芹芽采用稻草覆盖栽培模式,是地方创新品种。因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传承和品质优势,桐城市和庐江县成为中国芹菜产业典型性的种植区域。
宜选择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地块,保持土壤充足水分,适宜pH为6.0-7.0。避免与香菜、胡萝卜等伞形科蔬菜重茬,可与水稻、玉米等禾本科作物或茄果类蔬菜等轮作。
优先选用商品性好、适合当地种植的抗(耐)性品种。春播选用冬性强,不易抽薹,抗病、耐寒的品种;夏播选用耐热、抗病、生长快的品种;秋冬播选择耐寒、产量高、品质好、耐储运的品种。
翻耕晒垡。播种或移栽前,清除田间残株、败叶,做集中深埋或堆沤等无害化处理。深翻土壤30厘米,晒垡5-7天,在沟渠和保护地边缘撒生石灰。
沟渠配套。保护地和露地栽培的田块四周沟渠配套,尽量加深排水沟,防止雨量过大导致的倒灌;芹菜田内必须开沟,尽可能降低芹菜田的湿度,减轻根腐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
棚室消毒。对于根腐病、软腐病、白绢病和根结线虫病等土传病害发生较重的田块,在种植前,选择连续5日以上高温晴天进行高温闷棚。闷棚应在土壤灌水、覆膜后密闭棚室20-30天。操作时,先均匀撒施石灰氮(氰氨化钙)75-100公斤/亩,再旋耕混匀起垄,铺滴灌带后覆膜,密闭棚室。再开启滴灌直到全田土壤均润湿。闷棚消毒结束后,先打开棚门,摇起裙膜进行通风,再揭膜通风7-10天,才能够直接进行种植。种植后浇定根水等灌水时,通过滴灌施用益生微生物菌剂,有利于有益微生物占据生态位,减轻后面病害的传播与发生。氰氨化钙遇水后会产生高温和有毒气体,在土壤消毒和通风期间,农事操作应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吸入有毒气体。
科学施肥。结合深耕,施足基肥,合理追肥。宜施用商品有机肥或经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不宜施用重金属可能超标的鸡粪等畜禽粪肥。
控温控湿。大棚春茬芹菜定植后,通过放风和加盖保温设施来调节棚内温度和湿度,定植初期白天棚内温度保持20-25℃,夜间10-15℃。加强中耕保墒,提高地温,促进缓苗。缓苗后,白天保持18-22℃,夜间8℃以上。保持畦面湿润,结合浇水,每15天每亩交替追施尿素或氮磷钾复合肥(15-15-15)7千克-10千克,收获前7天停止追肥。大棚秋茬芹菜定植后,在缓苗前每2-3天浇水1次,缓苗后,适当控制浇水进行蹲苗。定植2-3周后,每亩施尿素5千克-8千克。当芹菜进入旺盛生长期,15 天左右追肥1次,每亩追施尿素10千克-15千克。10月下旬后,随外界气温降低,及时盖膜扣棚,使棚内温度白天保持15-20℃,夜间8-10℃。白天温度高于20℃要及时放风,夜间低于8℃,加盖小拱棚保温。
芹菜主要病害有斑枯病、叶斑病、菌核病、根结线虫病、软腐病、枯萎病、菌核病等;主要害虫有斑潜蝇、蚜虫、蓟马、甜菜夜蛾等。主要用药种类为阿维菌素、辛硫磷、氯氟氰菊酯、百菌清、甲萘威、噻虫嗪、苯醚甲环唑、啶虫脒等。
强调一下,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通过协调应用健康栽培、生物防治、理化诱控和科学用药等技术措施,实现芹菜主要病虫害的安全有效控制,降低化学农药残留超标风险。特别要注意严格执行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制度。
主持人:现在请省水产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江河研究员,对我省的黄鳝、牛蛙产业情况及绿色健康养殖技术作一介绍。
2024年,安徽省的黄鳝养殖产量约3万吨,位居全国第3位,主要产自稻渔综合种养和池塘网箱养殖。主要产区在安庆、六安、合肥等市,主产县区前5位分别为望江县、六安市裕安区、霍邱县、宿松县、舒城县。黄鳝的不同养殖模式上市时间不同,一般在夏季和冬季上市。
全省牛蛙养殖产量约0.9万吨,养殖方式主要有土池围网养殖、亩产3000公斤以上,温棚养殖、亩产6000公斤以上。主要产区为安庆、阜阳、淮南等市,主产县区前5位分别为颍上县、桐城市、凤台县、潜山市、宿州市埇桥区。上市时间一般在10—12月份。
黄鳝为底栖肉食性鱼类,喜静水环境,适宜水温15—30℃,10℃以下躲入洞穴越冬,15℃以上开口摄食。黄鳝养殖效益好,绿色安全养殖模式主要有池塘网箱生态养殖、浮床生态养殖、稻虾鳝养殖、温室大棚微流水养殖等。牛蛙具有个体大、生长快、营养丰富、饲料转化率高等特点,是一种优质的经济养殖蛙类。牛蛙典型绿色安全养殖模式主要有工程化养殖、生态化养殖和工厂化养殖等类型。
1.养殖条件。该模式在池塘中架设网箱进行黄鳝养殖。养殖池为常规养殖池塘,池埂坚实不漏水,具有独立进排水系统,配备增氧和水质监测设备。养殖池面积5—20亩,水深1.5—2米,池底平坦,底泥厚度15厘米左右。网箱面积2—4平方米,高1米左右,入水深度0.5米为宜。网箱以单排或多排并列,每列间隔2米左右,网箱间距0.8—1米,便于池水交换。网箱面积不超过池塘水体面积的30%。投苗前在箱内种植水花生、水葫芦等,供黄鳝栖息。
2.养殖管理。投放苗种前应使用生石灰等清塘消毒。选择3天以上的晴天投苗,投苗量1—1.2公斤/平方米。苗种应规格一致、无伤无病,购买的苗种须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黄鳝饲料由水蚯蚓等动物性饵料和人工配合饲料组成。鳝苗下箱一周内投喂动物性饵料,然后驯饲人工配合饲料。动物性饵料的日投饲量为黄鳝体重的3—8%,人工配合饲料的日投饲量为黄鳝体重的1—3%。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根据天气、水温、生长阶段、摄食强度等情况酌情调整投饲量,以半小时内吃完为宜。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初期及病害高发期(白露期)可适当降低投饲量,并拌饲投喂维生素类饲料添加剂、中草药等提高黄鳝免疫力,或短期停食,预防疾病发生。
3.日常管理。每天早晚巡塘,察看黄鳝生长情况和环境状况,及时清除残饵和病死鳝。按时进行检查修补箱体,水生植物的覆盖面积控制在网箱面积的80%左右,防止黄鳝逃逸。每隔30天左右分级分养,防止黄鳝以大吃小。池塘中可套养适量鲢、鳙、草鱼等,以净化水质、控制水草蔓延。定期换水,适时开启增氧机,保持良好水质。水生植物、鳝苗及动物性饵料应消毒后投放。
1.养殖条件。该模式在养殖区建设养蛙池,养殖尾水经沉淀池流到尾水处理区做处理。养蛙池多为长宽比约5:1的长方形,池底平坦有一定坡度(利于排水),底部淤泥少,最好为沙土。池埂坚实不漏水,排灌方便,也可架设帆布、刀刮布作为池壁。池埂四周支撑60目的筛绢作为围网,围网高度80厘米左右,防止蛙逃逸。沉淀池旁通常有固液分离设施或设备,去除蛙皮、残饵和粪便。尾水处理区通常由池塘、湿地和种植区组成,养殖尾水经过微藻、植物等吸收氮磷后排出。蓄水池至少满足养殖场1天的换水量。
2.蝌蚪培育管理。蝌蚪苗下池前7—10天用生石灰或二氧化氯清塘。养殖池进水30厘米深,如有需要可用硫酸锌粉等消杀水体中寄生虫,随后肥水促进浮游生物繁殖,为蝌蚪提供生物饵料。如全程依赖人工投饵可不肥水。选择晴好天气下苗,蝌蚪放养密度参考《牛蛙生产全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NY/T 4328)。下苗后15天左右蝌蚪进入红肚期,这个期间注意减料。蝌蚪长出后肢进入变态期,此时应适当提高饲料品质、加大投饵量保证变态率。当10%左右蝌蚪长出后肢时,投放浮垫以供变态后小四脚休息。夜间收集小四脚到小网箱中待售,出售前不投喂饲料。
3.成蛙养殖管理。依据养殖规格、尾水处理能力等确定养殖密度,具体参考《牛蛙生产全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NY/T 4328)。采用流水模式,水位控制在蛙半身左右,每天换水量为总水体的60%左右。按蛙重量的3%—5%投喂专用配合饲料,早晚各一餐。通常每15天增加一个大型号的饲料,提高饲料利用率。当蛙长到200克左右就可分批出售。养殖用药参照《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不使用禁(停)用药物,遵守休药期规定。
4.日常管理。每天巡池,观察蝌蚪或蛙的状况和水质变动情况,及时捡拾死蛙,并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高温期间要遮阳,防止太阳直射,并适当加大换水量。根据摄食情况调整投饲量,切忌过多或不足。及时分级分疏,同一规格同池放养,避免大蛙吃小蛙。分疏应在天气良好的早晨进行,切忌气温极端时操作。
黄鳝的主要病害有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黄鳝弹状病毒病、水霉病等;牛蛙的主要病害有蛙脑膜炎败血症、细菌性肠炎病、红腿病等。主要用药种类为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氟苯尼考、磺胺类药物等。
这里,要特别推介一下位于凤台县桂集镇的安徽千帆农科公司,占地110亩,建有8个温控养殖车间、600个牛蛙养殖池,是全国牛蛙工厂化养殖模式典型企业。公司采用控温、控制密度和中草药代替抗生素等养殖技术,其“‘温室大棚+循环水’工厂化养殖牛蛙”,今年3月份被农业农村部列入第一批安全优质生产模式。
强调一下,黄鳝、牛蛙生长过程生活史复杂,强调病害防控和尾水处理不能用简单的养鱼方式处理对待。要坚持“预防为主、精准防控、防治结合、科学规范”的原则,积极实施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养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广、水产养殖用药减量、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水产种业质量提升等“五大行动”,有效防控病害、提升养殖效益、守牢质量安全底线,才能推动黄鳝、牛蛙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主持人:刚才,省农科院的两位专家,分别是对我省芹菜和黄鳝、牛蛙等3个品种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种植养殖技术和病虫害防控防治等方面,作了精彩的专业性的介绍,相信听众们接受了一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知识普及,增强了从事绿色农业生产的责任和信心。
下面,请省农业农村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董承武三级调研员,对我省开展的芹菜和黄鳝、牛蛙等重点问题隐患品种集中治理工作作一介绍。
董承武:从2021年6月份开始,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市场监管、公安、法院、检察、经信、卫健等省直六部门在全省实施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在建立完整监督管理机制、实施网格化管理、农药兽药更加科学合理使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禁用药物违法使用虽有下降但并未杜绝等现象,常规药物残留超标慢慢的变成了新时期的新问题,部分品种的质量安全风险隐患依然不少。
从2022年底开始,为提高治理工作的针对性和质效,按照农业农村部部署,省农业农村厅相继启动开展了豇豆、芹菜和黄鳝、牛蛙等“6条鱼”的单一品种专项攻坚治理工作。
安徽是全国芹菜、黄鳝、牛蛙重要的产区省。这里重点介绍一下芹菜和黄鳝、牛蛙药残攻坚治理工作。
此项工作于2024年9月份启动。总体要求是,坚持精准治理、综合施策,突出重点时节、重点区域和重点问题,强化责任落实、措施落地。加强农药源头管理,大力推进生产方式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严把采收上市关口,严厉打击违反法律法规行为。总体目标是,力争用一年时间,有效遏制芹菜种植中常规农药残留超标和违法使用禁限用农药问题,到2027年芹菜农残抽检合格率持续超过蔬菜平均水平。
为做好此项工作,省农业农村厅将芹菜农残治理纳入豇豆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领导小组进行统筹推进。制定攻坚治理方案,印发芹菜绿色生产技术指南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指南,发布并实施《芹菜质量安全管控技术规范》地方标准,组织发放攻坚治理指导手册至有芹菜种植的市、县、乡镇和种植主体、销售芹菜用药的农药店。2024年共建档立卡以商品生产为目的的芹菜种植主体384家。2024年省级例行监测181批次、合格率100%;2025年第一次例行监测96批次、合格率99%。
此项工作于2024年5月份启动。总体要求是,坚持产管并举、综合施策,一方面立足当前在“管”上发力,制定实施质量安全承载力下的水产养殖适宜密度规范,加密日常巡查,加强质量抽检,上市前每批次开展速测,强化收购环节质量安全管控,严厉打击不规范用药行为,形成“管”的声势,尽快提升抽检合格率;另一方面着眼长远在“产”上下功夫,强化水产养殖投入品管理,规范水产养殖用兽药使用,维持养殖环境稳定,及时处理残饵粪便,集成推广有效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绿色养殖模式,提升水产养殖绿色化、组织化水平,建立健全重点品种治理长效机制。总体目标是,力争用 1年时间,禁(停)用药物违法使用得到有效遏制,常规药物残留超标明显好转,黄鳝、牛蛙合格率提高到90%以上;到 2025年,合格率进一步提升;到 2026年,黄鳝、牛蛙合格率提高到 95%以上。
为做好此项工作,省农业农村厅成立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厅分管负责开展专题调研。制定攻坚治理方案,将黄鳝、牛蛙纳入“6条鱼”药物残留问题开展精准整治,实施每月抽检、包联督导、定期通报、分级约谈等制度。组织开展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印发水产养殖重点品种疾病防控技术指南。2024年共建档立卡以商品生产为目的的黄鳝养殖场(户)247家、牛蛙70家。2024年省级例行监测黄鳝39批次、合格率76.92%,牛蛙34批次、合格率91.18%;2025年第一次例行监测黄鳝17批次、合格率94.11%,牛蛙10批次、合格率90%。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将开展药物残留攻坚治理工作,纳入省委1号文件和全省农业农村工作、食品药品重点工作安排。
二是建立问题通报制度。将工作情况和监测情况进行通报,并抄送当地党委、政府,攻坚治理从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
三是实行社会监督。监管名录实行公示制,以乡镇为单位公示种养殖主体名单,公布举报电话,鼓励群众监督,杜绝监管盲区,推进社会共治。
四是严格日常监管。发挥乡镇监管机构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把关和质量控制作用,夯实监管“最初一公里”,落实“周巡查”和“批批检”。
五是加大宣传力度。发放张贴禁限用农药、禁停用兽药名录,组织开展科学安全用药和农兽药残留限量规定培训,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特别是小农户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
六是加强问题整改。针对部级抽检我省黄鳝、牛蛙不合格情况,及时制定黄鳝专项治理方案,落实技术包户指导,对三市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四县政府分管领导和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进行敦促提醒。
“十三五”以来,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连续稳定保持在98%以上,可以说,目前我省农产品质量是安全的,是有保障的。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隐患仍然存在,个别农产品品种抽检合格率持续偏低,“违禁超限”问题仍较为突出。
面对重点农产品农兽药残留等“老大难”问题,尽管我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持续强化对重点问题品种的铁腕整治,但是,从总体来看,重点品种药物残留治理工作还存在一定的波动性,治理效果与预期存在较大差距。
今年4月29日,省农业农村厅与省市场监管局印发重点问题食用农产品专项整治行动方案。聚焦黄鳝、牛蛙等“7条鱼”、芹菜等“4 棵菜”等11个重点产地品种,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主动仗”,敢于较真碰硬,“下狠手”联合进行整治。主要措施包括,
1. 实施种植养殖源头“一品一策”精准治理。要求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建立健全种养者名录并实行线上线下公示,落实种养者全覆盖包保制度,强化上市把关和执法办案等。
2. 实施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联合监管。要求县区农业农村部门按照省农业农村厅制定的划分方案,对种养者风险等级如实划分并在承诺达标合格证上标注。采用质量安全高风险等级生产方式的,产品采收出塘前要批批速测把关,合格方能采收出塘。市场监管部门指导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办者建立重点问题食用农产品分类准入制度,对入市无法提供采用质量安全低风险等级生产方式证明的重点问题食用农产品从严把关、批批速测,合格后方可入市销售。
3. 加强收贮环节质量安全监管。要求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对重点问题品种收贮环节加强协同监管,共同建立收购商、贮存主体名录,加大对收购点、贮存场所等日常巡查和监测力度,上市高峰期每周至少巡查和监测1次。
4. 加强市场经营管理。要求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对市场销售的重点问题食用农产品要实施重点监管,加大抽检力度,提高抽检比例,有条件的地方要开展专项抽检,对抽检不合格的,要从严处罚。
5. 加大网络销售监管力度。要求各地农业农村部门指导直接通过网络交易平台、社交平台销售的生产者、收购者,按照规定开具、展示承诺达标合格证,对采用质量安全高风险等级生产方式的要批批速测。市场监管部门指导网络交易平台设置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或者指定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督促重点问题食用农产品销售者展示承诺达标合格证,对农兽药残留等项目进行抽样检测或速测把关;发现存在问题的,应当及时下架。
6. 加强执法联动。要求县区农业农村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聚焦重点问题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重点主体、重要场所、收贮环节等,每月至少开展一次联合执法行动,共同查处一批违法违规案件,涉嫌犯罪的要依法移送公安机关查处。市场监管部门通过监督检查或抽检发现不合格产品,可溯源至生产源头的,要及时通报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共同做好溯源处置。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树牢政治意识,时刻牢记肩上的政治责任;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全力保障人民群众最广泛的需求,更好满足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实行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违法严惩,从生产、技术、监管、追溯、宣传等方面同向发力、产管并重。下一步,需要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共同努力,精准发力、靶向施治,加力推进重点问题食用农产品专项整治,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建立联动机制,强化协同监管。3月份,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要全面落实文件精神,与市场监管部门建立月度会商研判、技术支撑联合、风险舆情信息共享共处等机制,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范,强化舆情监测和应急处置协调联动。
二是紧盯重点环节,严格质量管控。抓细抓实产地准出分类监管,确定重点问题农产品种养方式质量安全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监管。落实包户措施,在用药高峰期和产品上市期加密入户指导,加强包保管理。持续推进农药减施增效、兽药减量增效,推广应用胶体金免疫速测技术,根据用药情况开展针对性监测,确保不合格不上市。
三是突出重典治乱,打击违法行为。织密风险防控网络,严格抽检监测,落实问题农产品闭环处置措施。保持高压态势,加大监督抽查、飞行检查、暗查暗访力度,重点打击违法使用禁限(停)用药物,常规药物残留超标,超范围超限量使用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和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等相关违法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
四是推进绿色转型,转变生产方式。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和农兽药残留限量规定培训,落实生产主体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大力推广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选树采用现代绿色优质生产方式的养殖者,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深入实施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三品一标”行动,扩大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规模。
五是强化监管能力,提升治理水平。继续推行信息化监管,用好省智慧监管平台,使用相应的微信小程序开展生产经营管理和监督检查、抽样检验等工作,为决策指挥调度提供科学依据。落实落地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督促生产企业、合作社根据质量安全控制、检测结果等开证、出证;产地收购商收取、保存生产者承诺达标合格证,并在混装或者分装后销售时开证、出证。鼓励和支持种养殖户销售农产品时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
主持人: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是农业生产经营的生命线。近年来,全省农业农村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坚持产管并举、严优并重,牢牢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最后,希望广大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管理者和消费的人等,都能参与到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中来,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杲,让人民群众可感可及、见到实效!
地址:合肥市庐阳区农科南路40号邮编:230001联系电线号技术上的支持:龙讯科技
,爱游戏体育app